ST-02 (7/7) 我在長榮受益良多
|
|
原著:
|
田文國
台灣海洋大學商船系兼任教授、輪機工程博士、輪機長、驗船師。 |
1、我在長榮的深切感受
(1) 船員工作態度
船員工作態度給了我深切的震撼教育,首先是機艙清潔度真超出想像!
明亮整潔的綠色地板、白色無瑕的牆壁以及蘋果綠的機器外殼,銀色反光的排煙管;尤其讓我驚訝的是一進入機艙,二台渦輪增壓機其空氣進口濾網都洗得反射出耀眼的金銅色!
這是我首次下長榮機艙的感覺,能夠將機艙整理得如此般整齊美觀,那絕對是船員工作態度的確切表現。
第一次上長勇輪,(1980年12月)當我到高雄上船報到,與大管輪交接完成後,黃清士大管輪帶我下機艙簡介紹機器狀況,到了掃氣箱底部層,發現全機艙成員都在掃氣箱外等待,當時工務部陳經理和憲、林副理漏枝(都穿著工作服),正親自躦入掃氣箱內;以透過掃氣口方式詳細檢查氣缸套壁及活塞環狀況。不久又再躦入掃氣箱下層,檢查每缸12組掃氣閥組。那不可想像的畫面,就在全體輪機員面前呈現,長榮當時工務部的最高主管,以身作則地親自地到機器最辛苦的掃氣室內詳細檢查機器內部,確實讓我由衷對公司管理階層產生無比的敬佩。
(3) 駐日最高工務代表的工作態度
第一次上船到(1980年12月)日本大阪,由於機器性能情況並不理想,楊輪機長景隆交代於大阪港靠港後拆檢主機第四缸高壓噴射泵之逸出閥(Spill Valve)。
到港停機後約於下午2點,我就拆下高壓噴射泵的逸出閥,然後正準備清洗檢查,這時機艙下來一穿著西裝的職員(長榮駐日本),看著我們工作後隨即西裝一脫領帶一解,就一同參與作業! 除並親自清洗檢查及研磨工作,還用中文與我們溝通不厭其詳地指導、說明然後回裝。期間約2~3個小時,我們於測試正常後,隨即備車準備開航。
當大阪港出港後我上來餐廳晚餐時,邱船長志鵬問我:剛才“邱煥六”下機艙幹些什麼?
我這才知道剛才一同在機艙拆洗、研磨、測試以及回裝高壓噴射泵逸出閥的工作伙伴,居然是長榮駐日工務部部長的總工程師! 嚇嚇有名的邱前輩煥六。
(4) 長榮當年毅然地大力投資以及時間點還有市場的機遇;都奠定了往後的優勢。
1980年代長榮張總裁睿智的大力投資於貨櫃船運輸,當時投資的資金以及紮實的技術縱橫於國際航業上實無與倫比;除敢採用最新型且高效率全自動操控機器,還改革傳統運作納入全自動化操控! 其工務技術管理更全力培育學院派來接班,拉大了競爭者技術管理的差距更走在海運業界的最前端,使當時國內及國際上無任何海運企業能與爭鋒。
當年無論國內及國際上經濟正逢快速成長,查詢歷史紀錄於1980年代,僅國內每年就有7%~10%經濟成長率;國際上號稱該時期為“台灣經濟奇蹟”。
長榮站在這經濟經濟起飛的時間與機會當口上,真應了現今阿里巴巴總裁馬雲的一席話:『站在經濟起飛的當口上,母豬都會飛了起來!』;何其幸也個人就站在當口上。
(5) 長榮內部技術文件紮實且確實執行
長榮當年辦公室主管們把機器重要操作說明書翻譯成中文,讓初學者以及資淺者可立即進入“運作狀況”;辦公室不定期發來船上中、英文版技術通報,包括定期文件的技術報告、MNTF等等。
定期刊物,尤其是長榮海運月刊、海技通報等(後來改革為船舶科技後又改回海技通報,如圖13、14所示。),這等文件還有刊物對航海及輪機專業的操控上的具有技術提升的效益,我認為猶如海運界的聖經(Bible)。
很幸運地我一直都很用心而且認真地詳細閱讀然後存檔,個人保持下完整無缺的技術文件。一直到現今,當我書寫技術報告時依然可提供參酌思考;真是受益無限。
我要大聲宣告:凡我今日的人生,那“長榮海運的工作態度”以及“技術報告”,我可是最大的受益人。
(6) 當年國內薪資待遇最高
提起當年長榮待遇,在國內海運企業已可說無可至喙! 就拿我1980年代當時長榮大管輪薪資比我原任大貿商運輪機長薪資幾乎還要高出幾乎一倍。就拿我1990到英國去讀研究所時,英國同學在北海油田大型作業運補作業船,其輪機長待遇也沒有當時長榮的高。
看到最近交通部拍廣告為了鼓勵年輕新血上船工作,號稱操作級船員月薪達12~13萬台幣,記憶中2000年當時長榮船員就是這般待遇了,怎麼20年過去了還提個當年相同待遇,但也好像滿吸引現今市場上年輕的一輩。
2、值得我用心思考的問題
在長榮工作時期有一件事20多年了令我無法忘懷,我可以說是這些歷史記錄的最大受益者,現綜合摘述如下,讓老伙伴們回憶。
M.N.T.F.(Marine Notice To Fleet)是當年長榮協理許洪烈主掌船務部時創作的通報,以電報方式發佈至公司全船隊船舶及各地區分公司主管,個人收到後認為非常有價值。我見到後相當驚訝,這是何等的珍貴,真值得保留下的(公司內部技術)資料,都一篇篇地輸入我自帶的個人電腦;分類存入檔案中。我隨時可以都可取出閱讀以及進行研究分析,這等資料取得“可謂千載難逢”。我將全船隊搜尋完整,一篇也沒遺漏地保留下來。
一直到我離開長榮,我始終保持完整的M.N.T.F.(Marine Notice To Fleet) No 01 DATE: APR/26/88 RE: NOTICE TO
MARINER [No.1],到MNTF-No.246 Date: Sep/27/94 Four cases happened in September which briefly
described as follows:如表1所示。其中除二篇(可能時間匆促)係以中文發出外,通常皆以英文發行。由於涉及公司營運我只顯示其中一篇。
後來我發現當年能保存下這些完整的紀錄,當有任何需要時,我就可以利用電腦加以分類、繪圖再加上評析指數;即利用該等資料的加權參數統計。這樣下來我已具有考核船員、船隊、公司管理階層的能力,甚至進入最高決策層級都可以此等資料作成決策性指標以及開拓新業務上的分析並進行追蹤和稽核。就連我後來刊於國外所進行的碩、博士論文中,都有參考其中技術特性評論,實在無限感謝。
3、一個無法想像,但似乎很有趣的故事。
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這是事實,在1993年我在台北辦公室任職造船課時,於某天部會會議,當時許經理朝順發言時說了件至今難忘的趣事。
他會中說道:公司發行M.N.T.F.(Marine Notice To Fleet)流水號已達200多篇,這些電文非常有技術應用上的價值,希望船隊查核詳閱後並告知缺那幾篇,以便公司補足完整。然而船上回電中居然有船告知缺得非常多還一塌糊塗,還有些過度打混的船甚至說連一篇也沒有….
我感覺相當遺憾, 難道有些船隊主管居然把船隊所發生的重大事故當成故事瞧瞧,也沒甚麼感覺(與我莫關係,又不是我的事….),抱著『一笑置之』或『一丟了之』的心態結束了。
我聽到後深深地覺得可惜了;可能是當年長榮實在發展太快,以致對當時重要海事記錄也都缺乏用心深入研究分析及閱讀的風氣,更使我感覺到當時船上的高階主管怎麼會這般地“缺乏再教育”。
M.N.T.F. No-01 Date: Apr/26/1988 如[電文-1]所示。
[電文-1] 值得珍藏研究的MNTF電文。
M.N.T.F. No-01 DATE: CASE B. CASE C. CASE D. CONCLUSION OF ABV CASES: OFFICE HRS: EMC OPD‑MAT TEL: 02-500-1334
/ 02-500-1339 |
(7/7)
~~整篇完結~~
※ 編者按:全文來自田教授文國先生的個人回憶, 實無意涉及任何糾葛與利益。
本版小編亦基於尊重創作及鼓勵學子原則而登載之。
~ 歡迎所有評論與回應 ~